第1124章 洪承畴之计-《崇祯十五年》
第(3/3)页
只可惜来的时间不是太恰当。
虽然在这之前,军情司一直都在努力,收集情报,说服朝鲜上下官员,劝他们重归大明,但此时此刻,却不是反正的最佳时机,原因很简单,辽南战役尚没有结束,大明尚没有给建虏的主力造成重大损失,此时朝鲜人忽然反正,如果建虏主力抛下辽南,忽然转向朝鲜,那局面就无法控制了。
朝鲜人根本不是建虏的对手,天寒地冻,水师难行的情况下,大明也难以对朝鲜提供有力的支援。
一旦朝鲜被建虏彻底清算,国中的尊明派大臣被屠戮,朝鲜重归大明的良好局面,就等于是变成了建虏人肆意报复的屠宰场。
那样的场景,是朱慈烺所不愿意见到的。
而朝鲜国内有远见者也看到了这一点。
因此,最开始的时候,京畿道总戎使兼南汉山城防御使沈器远力劝李倧,认为应该再隐忍一段时间,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和大明联络妥当,大明水师船舰载着大明兵马,抵达朝鲜海岸之后,再竖起正旗也不迟。
但李倧不听,他恐惧建虏即将到来的责罚,担心自己过不了这一个年,又说现在建虏主力都在辽南,建虏国中空虚,正是反正的最佳时机!
沈器远劝不住,身为臣子,他只能领命遵从,并开始进行准备。
沈器远将消息告知崔英一。
崔英一急忙飞鸽传书,将这个重要的情报回报总部。
现在,这封急报,就摆在隆武帝的御案上。
看完急报,隆武帝朱慈烺忍不住忧虑、沉思了起来。
朝鲜反正,重新归于大明,断绝和建虏的往来,完成对建虏的合围,这是他继位以来,一直在努力策划并想到达成的,但此时此刻,朝鲜李倧忽然反正,却是令他有点措手不及。
虽然建虏主力都在辽南,此时此刻,建虏能调往朝鲜,征讨朝鲜的兵马一定不会多,但朝鲜兵一向孱弱,即便他们是本土做战,从崔英一的急报看,从李倧、沈器远一直到中下层官员和将领,也都下了决心,坚定的想要重归大明,但决心和战力是两码事,就历史来看,即便建虏只是派出少量精锐,朝鲜人怕也是挡不住的。
李倧,这个朝鲜国王虽然在朝鲜历史上有仁祖的谥号,但就其行事和主政来说,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智慧,经常冲动,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这一次不顾沈器远的反对,提前反正,就是一个明例。
当然了,李倧也是有所倚仗的,他的倚仗就是大明,他知道,大明不会不管他。
李倧的求援使者已经坐船秘密离开朝鲜,携带他的书信,往辽南、秦皇岛而来,往大明求救来了。
注:朝鲜半岛有几处传统的不冻港,比如罗津先锋雄尚等地,但都比较小,难以停泊大船,此外还有几个半冻港,如仁川釜山,所以冬季出航并非完全不可能。
只是,事情突发,辽南正在激战,大明如何抽兵去救援朝鲜?
如果不救援,只靠朝鲜人自己,九成以上会重蹈崇祯十年的覆辙,被建虏切瓜砍菜,打的稀里哗啦,从此心胆俱丧,跪在建虏面前,再不敢抬头。朝鲜局势就会大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