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当头棒喝-《崇祯十五年》


    第(3/3)页

    ……

    崇祯十五年,三月十三,淮安骚乱,漕运总督史可法出标营兵,捕闹事歹人于街头,缚奸商于衙前,细说其害,百姓乃定。

    京师。

    乾清宫。

    这几日,崇祯帝很是烦躁。

    不止是因为松山的惨败,中原的糜烂,钱粮的匮乏和财政的困窘,还因为东厂提督太监王德化的一句话。

    太子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右侍郎吴甡往来密切,有结党嫌疑!

    初时听到,他勃然大怒:“好大胆的奴婢,居然敢中伤朕的太子!?”

    王德化吓的面如土色,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砰砰的,额头几下就见了血。

    崇祯初时暴怒,恨不得将王德化推出去斩了,但等到冷静下来,从一个父亲变回一个帝王之后,他心思却渐渐有所改变。

    纵观崇祯帝的性情有四个特点:勤政、好清誉、果于杀戮、性格极为多疑。

    勤政就不说了,好清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有议和之心却无承担之意,事情败露,杀陈新甲以掩饰;明明想要南迁,却又要等众臣的拥戴,以至于错过南迁的时机。

    果于杀戮表现在崇祯一朝诛了两个首辅,两个兵部,七个总督,十一个巡抚,而在大明过去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首辅被诛的只有一人,而在之前的宋朝,宰相被诛的更是一个没有。华夏历史上历朝历代在风雨飘扬、巢倾卵覆之际,崇祯帝是杀大臣杀最多的一位。

    性格多疑也很明显,袁崇焕被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建虏的离间--袁崇焕罪过再大,以他镇守辽东、勤王京师之功,也不应该是死罪。罢官,甚至是下狱都是可以的,让他牢狱之中冷静几年,等辽东事急还可以再起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袁崇焕之后,辽东再无一个有作为的督师,军事糜烂,辽东败局也就无可挽回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