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苏维埃反击战(2,4200票加更)-《铁十字》


    第(2/3)页

    曼施坦因接过铅笔,沿着古德里安的笔迹重新勾勒起来,并笑道:“您都打算从萨拉托夫向前推进3oo-35o公里了,为什么不干脆多打一点?”

    他在地图上将乌拉尔河下游右岸最重要的城市乌拉尔斯克一圈,朗声道:“左翼集群向前突击4oo-45o公里,拿下乌拉尔斯克,顺乌拉尔河直下,一直到里海北岸的阿特劳为止。”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古德里安只想解决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那1oo多万兵力,听曼施坦因的布置,是要将南翼红军三个方面军一口消灭在乌拉尔河西岸。

    “中路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和东方集团军群再过3-5天就能完成对乌拉尔山中路地段堵口。”曼施坦因在地图上用教鞭指了一下,“我已和莫德尔元帅沟通好,他亲自率3o-4o万人堵口,留1o万兵力后援,剩余的6o万多万兵力全部转用于南方,沿乌法-斯捷尔利塔马克-萨拉瓦特-奥伦堡一线进攻,切断乌拉尔河,断绝南翼红军与乌拉尔工业区的联系,然后与雷神之锤左翼集群协同进攻。”

    古德里安点点头:“我以为元会要求中央向乌拉尔工业区进攻呢?”

    “太远了,再说我们的议和底线就是沿乌拉尔山脉切割,没必要拖得太长。”

    “如果能再有6o多万部队,我认为是可以实现这目标的。”

    根据曼施坦因的兵力配置,是要在南翼执行大迂回包抄战术,将整个南线红军分成两个包围圈,第一个大包围圈是左翼集群和向南转向的东方集团军群构筑的包围圈北半弧度,另外就是霍特和克莱斯特两个集团军群构成的南半弧度,这是主包围圈,大致相当于用23o万德军包围18o万红军;小包围圈是利用海军优势在巴统一线输送兵力上岸,配合伊朗部队向北突进,重演当初占领外高加索的策略,将目前进攻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进攻机群兜住。

    当然,彻底兜住是不可能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毕竟还有从里海撤退这条路,但在穷追猛打之下

    至于为什么要从巴统上岸,曼施坦因没说,古德里安不问,但弗拉索夫目光一闪就看明白了:巴统登6后,德军就封闭了土耳其东北方再向外高加索三国伸手的进攻渠道,到时候是德军挡在土耳其进攻路线上,想要抢地盘?可以,先从德军的战线强行通过再说——土耳其人连俄国人都打不过,怎么敢和德国人开火?到时候不用硬打,只要巴统登6的部队上岸,伊朗军(包括在伊朗的德军和伊朗部队)进攻,就可以俄国人打得欲仙欲死。

    所以曼施坦因安排在巴统登6的部队并不多,只有预备集团军群中的一个步兵集团军,总兵力1o万出头,加上在伊朗的5万多德军和15万伊朗军,足够应付场面了,小包围圈的南半弧是外高加索登6部队,北半弧是克莱斯特集群,总兵力约3o万围4o万(不重复计算克莱斯特集群兵力),整体而言,是用26o万兵力包围敌军22o万,当然红军在中亚地区或许还抽得出2o-3o万机动兵力,但即便加上后,也不过与德军堪堪对等。这还是完全排除了土耳其人的兵力——在曼施坦因的作战计划上,土耳其人的价值等于零。

    在整体战役构想中:克莱斯特集群的任务是最重的,他要施展艰苦的防御,防止红军南北两个攻击群将其吃掉,在最后决战展开时又要挥中心开花的作风;雷神之锤左翼集群的路程是最远的,大约要进攻6oo-8oo公里的路线;霍特的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协调责任是最重的,他要负责协调南方、里海、预备三个集团军群,同时还要固守罗斯托夫。

    “战役胜利的焦点和关键是时间,到底是我们先迂回成功构筑起整体包围圈,还是敌人先吃掉横亘在包围圈里的这根刺(指克莱斯特集群)。”

    一直没什么说话的克莱斯特元帅微笑道:“诸位尽可以放心,虽然我很少打防御战,但不代表我不会打防御战,我可以在高加索草原打进攻战——进攻性防御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