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占领北方-《三国之霸业徐州》

    冬日的雪花在彭城的天空上飘荡着,转眼间就到十二月,使者从北方返回,言高干以并州人心不稳为理由拒绝来徐州。  .陶应知道其心始终不在徐州,于是便写信给高干,让其领兵攻打壶关,收回上党郡!高干又言自己兵马不足,请求陶应借他三万兵马攻打壶关。

    贾诩献计,不如将计就计,高干想学孙权借兵发展自己,那么自己就可以在兵马里做手脚杀了他!于是陶应便问贾诩派何人去杀高干为妙,陶应想让河北名将文丑前去,毕竟文丑名镇河北,杀了高干后,亦能在并州站稳脚跟。

    贾诩却说不能派文丑前去,因为文丑本来就是袁绍手下大将,那高干又是袁绍的外甥,若文丑领三万兵马投靠了高干,简直就是给人家雪中送炭!

    陶应问谁能担当此任,贾诩说不如派大公子诸葛亮前去为好。贾诩知道诸葛亮的能耐,也知道陶应一心想扶植诸葛亮,所以趁此机会,不如卖给诸葛亮一个人情。而且贾诩听问儒将李典最近心情有些低迷,怕李典会记恨陶应再投奔扬州孙权,所以趁机也让李典前去并州吞并高干的兵马。

    李典为最初跟随陶应的将领之一,而且深得陶应重视。每次陶应出征前,都会让李典镇守彭城,而且这几年来,李典一直都是彭城守卫军——金翅军的统领,如今却不知道为何故,突然被发配到大公子诸葛亮手下去当家将去了,而且还去了一个小郡去做将领!这让李典深为之耻辱。

    陶应不知李典心思,李典虽然心中不爽,却从未表露出来。一日贾诩去淮南,李典在府中宴请贾诩,让贾诩跟他解惑,自己究竟是哪里做的不够好,怎么沦丧到去了一个小郡去当一名家将了。贾诩便安慰李典,陶应欲重用诸葛亮,有让诸葛亮将来代替自己当徐州军部总都督之意。陶应调李典去淮南郡,便是有意栽培李典,让其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会更上一层楼!

    贾诩说完,李典仔细回想,似乎陶应还真有此意。因为陶应不止一次说诸葛亮有大都督之才,但是让自己镇守在淮南,李典颇为不愿。因为淮南郡久无战事,自己一同投靠陶应的将领们一个个飞黄腾达了,就连后来投靠的太史慈都当了太守,而自己却整日镇守和平之地,一点战功没有,以至于李典都不敢在他们身边说话了。

    所以贾诩便建议让诸葛亮北上定并州,然后积攒军功之后,便可以委任他更大的官职了。陶应采用了贾诩的计谋——派义子诸葛亮带领先锋张辽,大将李典张郃以及骁将陶忠前往并州去协助高干攻取壶关!命令下达后,诸葛亮在淮南郡收拾一番后,便准备粮草和军械准备北上。

    为了好好给曹操一个教训,同时不让他插足并州的事情,贾诩又建议选择时机在中原与曹操一战。而与曹操一战只能赢不能输,若输了,则徐州统治的这么多地盘都有可能丢失。

    所以为了打这场战争,陶应便准备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便是先将汴京三城的百姓撤出三城,转往徐州府或者并州府。然后在三城囤积足够两万大军吃一年的粮草。

    第二部便是联合荆州刘表以及扬州孙权以献帝血诏来由共同出兵讨伐曹操,这样便可以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这两招之后,第三招便是徐州分五路大军讨伐兖州,若成功则可以一举击败北方最大的诸侯曹操,就算失败以会重伤曹操,让其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自古在中原大地上,两雄就难以并立,而且还是陶应与曹操这样的枭雄更是难以并存!

    206年七月,北方又进入到收获的季节。近十年的时间,陶应不断推出各种适宜各类土壤的化肥,而且又大力建设灌溉设施,所以这年徐州的产粮量又刷新了徐州历史新高,光豫州府之地产粮便可供应起七万大军一年的军粮。

    粮草堆积如山,特别是军屯区的粮草更是仓仓爆满。这一年曹操又欲向徐州买粮草,陶应回使者道,徐州刚收复北方辽宁府幽州府并州府,三府之地百姓众多,粮草多运往这三处赈济灾民去了,无法再往兖州卖粮。

    曹操使者又提出欲购买徐州的化肥农药和粮种,陶应同样拒绝了。这些都是徐州经过近十年慢慢探索出来的,陶应岂能卖给他们?

    不光这些,曹操得了冀州之地,又在冀州招募士兵近三万人,因此曹操缺少兵器,向陶应购买,陶应以徐州所产之钢皆用在了铁路的修建上,兵器很少打制为理由再次拒绝了曹操。

    而206年,陶应只修了一条彭城至寿春的铁路,所需钢材仅仅彭城便可以供给。这一年,陶应放缓了徐州的发展,转而将力量转向了军事。

    陶应计划三年内在徐州招募五十万大军,北方辽宁府并州府幽州府驻军十万,青州府徐州府豫州府驻兵二十万,南方九江府江南府驻兵十万。三年内训将他们训练成一支攻防兼备的徐州雄狮!

    为了实现这一军事大国的计划,陶应更是在幽州府设立近千马场,同时又在北方草原设立集市,与乌桓高句丽等民族互市换马。同时切断所有销售到兖州的战马渠道,切断一切与兖州的交易,让兖州陷入经济崩溃的边缘。

    九月份,诸葛亮抵达并州,高干欺诸葛亮年幼,便欲联合河北名将张郃一同杀死诸葛亮,然后控制诸葛亮的三万兵马。张郃久在徐州生活,知道徐州的变化与强大,又岂肯与陶应为敌?更何况陶应如此重用他,让他辅佐陶应义子诸葛亮,他更不愿意辜负陶应的知遇之恩,于是便将高干的计划告诉给了诸葛亮。

    二十四岁的诸葛亮早已是智谋出众之士,比之历史之上的诸葛亮更多了些睿智。毕竟他是在徐州府长大的,他接触的都是名将,又跟随陶应经历了如此之多的战争,哪里是历史上那个在卧龙岗种地的孔明能比!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