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母亲的呼吸-《深层心理学》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更深入一层,“呼吸”的含义其实就是:母亲的呼吸。
通过所有的分析与解构,排除了所有疑惑与恐惧,患者才能一个空前的平静状态。
这时候,他的内心平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这个呼吸声就是他婴儿时在母亲怀抱中听到的最熟悉地“母亲的呼吸“声,那是最初也是最强的安全感。
没有经过心理分析的人,一般不了解这个推理.
他们不明白母子之间的呼吸是相连的.
但是,却并不代表这种相连结的呼吸在他们身上不存在.
因为这只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
有一个例子,大家也许可以从中看出:这种母子呼吸的连结性.
有一个男孩,在与他母亲的一次争吵时,无意中触发了母亲的伤心处.
母亲一开始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一丝伤感的神情.
但是,当她被触发了这个伤心点时,竟情不自禁地潸然哭泣.
说:“那时候我和你同气连枝,现在却说我不够关心你……”
说起这句话时,她的伤感已无法抑制.并重复了几次.
但过一会,心情便平复和宽慰许多.
还有一位内向忧郁的男孩,与父母分房睡已有多年.
偶然的一晚,他和父母同睡一房.竟莫名地感受到一种久违和似曾相识的气息.
这种气息给他一种无比安全的感觉.
似乎平时所有的胆怯、压抑、多愁善感,在那一瞬间化为乌有.
由此可见,母子是身心相连的。
母亲的呼吸声,就演变为他自己的呼吸声。
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他周围所有的不良暗示与言语,都会弱化很多。
心灵达到一个空前而熟悉的安全感,不再焦虑与狂躁。
这可以称之为一种“微睡眠”状态,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
这个时候,他会突然感觉到一种久违的美妙感觉:
躺在母亲温暖而熟悉的怀抱中,朦胧、美妙、安全。
对外界的一切又开始充满了好奇。
(这种好奇感,具体来说就是——对外界既不排斥,也不过分亲近。就像对待刚烈地父性一样,如果太过排斥,实际就是一种刻意逃避,等同于过分关注或亲近。)
而不像以前那样:先入为主。
对未知充满着恐惧与不安。
这种朦胧的感觉才是质的突破,才能够真正依靠自己的本能消除外界一切不良暗示,而不需要依赖心理分析者的指导。
这些不良暗示有:心理疾病容易复发,不能根治;心理疾病是生理缺陷导致的,不可逆转;你得过心理疾病,永远铬印着不可磨灭的阴影……
这些暗示在他以前看来,没有一条不是致命且绝望的。
现在,他的所有心理能量全部集中在母亲身上,恢复了最初那颗纯洁和不受污染的心。
他那种正常抗拒外界暗示的心理机制开始复苏了。
现在再有人说起这些不良的言语,他就仿佛在妈妈怀里听她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朦胧而好奇;感觉与自己毫无关联。
他对外界那些无限**的金钱、名利,也淡化许多,仿佛也是别人的事。
要是在以前,他会因为别人巨大的成功和成就,而极端把自己渺小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那种横扫一切,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自信.
也就是小孩那种对自己能力地夸大性,即使看到一条蛇也意识不到危险,也敢于去抓;即使是几尺高台,也不惧坠落.
虽是夸大,但这种夸大地能力是以后成功和自信的最原始动力.
他也不会再模仿自己的“偶像”,而导致各种暗示症状。
他会以自己遗传于母亲外貌的那种“独特性”为乐,而不再以自己像某个明星为乐。
也不会在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参照别人。(参照别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在暗示.)
而是依靠本能推动力去判断和生活。
事实上,这种朦胧的安全感与快乐,在他儿时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他有时能够玩泥巴玩上一整天,乐在其中,根本不需要什么回报。
这是一种创造性、无条件的快乐。
不同于患病后,那种依赖于某种特定场合、特定人物,(比如喜庆的时候)那种妥协的快乐。
尽管那种妥协的快乐他也很享受,但热闹过后,又是无尽的失落。
因为他的自我已在那种热闹的环境下遗失。
而创造性的快乐却与之截然不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