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决然回城骨肉离11-《晋级请接单》


    第(2/3)页

    旭日东升,风吹大地。

    白露扛起锄头,拎上化肥袋子,再挎个破烂子,就这么出门了。

    临走前,她借着残缺角的破镜子瞅了一下自己的装扮,说真的,看了第一眼就不想再瞧第二眼了:好好的上海囡囡,怎么就搞成了这副土掉渣的村姑模样?唉,她无比怀念沈七小姐的背景。哪怕是1983年的蒋芳芳姑娘也比现在的落魄好些。

    白露到地里时,不算早也不算晚,比她还早到的自然是老实巴交的勤恳本分人,还没来的多半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之人。

    如果说村民是喝井水长大的。那么知青以前就都是喝墨水的,这井水和墨水自然是截然不同,前者适应农耕大地,而后者擅长握笔写字。

    “上山下乡”某种程度上讲,等于是让握笔的人去握锄头。

    下乡两三年,还能说是锻炼身体。让广大的城市青年真正接触广大的农村地区;下乡三五年,也能说是锤炼身体,深刻感受农村的广阔天地,但若是丢到乡下就不管不顾了,让一群十几岁的孩子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回,那算什么?

    况且,插队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后勤,像那些未成年且在当地又没有亲属的知青,首先“生活关”就过不去,而且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来,知青们也是农村的负担,只有在那些缺乏基础教育的地方,才有微小的意义。

    村里人看知青,一个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没干多少活就叫苦连天,说白了,还真是古代的说法“百无一用是书生”。

    如此,综合起来就是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邓爷爷的原话)

    当然,宏观上的评价那是后来的事,单说白露这一头,看着幅员辽阔的春种土地,想到秋天时这里风吹麦浪想必十分壮观,但是,不用拖拉机播种、不用自动推进喷药,不用任何机械化工具的情况下,可就不那么乐观了。

    此时,还得人工耕地播种,更悲催的是,知青们还没有牛!

    “曹大姐,这么一大片地,都是我们的任务?”白露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丢了锄头,直接坐在了田埂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