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常就对了,实话告诉你吧,你说的这情况,我们这边人都知道。你看,斜对门那家包子铺、还有旁边那个饺子店,都用的那种面。据我了解,用那种面的饭店,我们这边还不少呢。” “他们为啥要用那种面,不怕吃出人命来吗?” “为啥?多赚钱呗,那种面看起来很白,面相好,而且比正常的面要便宜。不常吃,吃的不多,危害不明显。也有贩子向我推荐过这种面,我虽然也想多挣点钱,可起码的良心,咱还是有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咱可不挣。你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为了赚钱,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你说,现在还有什么能吃?就人还能吃了。他奶奶个鬼的。” “人是最毒的。这些假不都是人造的吗?人心最毒了,人的身体吃了这么多有毒食品也好不到哪里去。格老子的。” “这倒是。你毒我,我毒你,迟早都会遭报应的。做人应该有起码的道德。” “是啊,物欲横流,世风日下。来,兄弟,咱再干一杯。”聊天之间,我们俩已经喝了四瓶啤酒。 “不喝了,我下午还得去调查那面粉呢。” “恩,是得好好调查调查,曝光他们。那家面粉厂就在附近,我过会带你去。” —————— 在一条偏僻的小巷深处,我们找到了这家面粉厂。 我让孙昔飞先回去,因为他是本地人,恐怕会被面粉厂的人认出来。 我自称是市里来的食堂老板,在门卫的陪同下进入了面粉厂。 院子不小,矗立着两座崭新小楼但都门窗紧闭。 在一座小楼的身后隐藏着一排平房,这才是面粉厂真正的厂房。 厂房里,十多个工人在忙着加工面粉,一名叼着烟踏着拖鞋的男子正用车子,将尚未封口的面粉推进不远处的仓库,烟灰“潇潇洒洒”地飘进了面粉里。 老板听说我是来买面粉的,满脸堆笑道:“我这里的面粉,价格绝对便宜。” 在和老板谈“业务”过程中,我了解到,这家面粉厂在此地加工面粉已有半年多了,平均日产量在 10吨以上。 特一粉价格为1800元/吨,特二粉价格为1700元/吨,价格比市场上一般面粉一吨便宜一百多元。 聊了会,我谎称去上厕所,路上看到几名工人正在仓库里将一袋东西往面粉里倒,面粉直接堆在脏兮兮、黑乎乎的水泥地上。 另外一位工人赤着脚站在面粉中间,用生锈的铁锨来回地搅拌。 旁边地上,扔着几个已经瘪了的袋子,那袋子上分明写着“滑石粉”三个大字。 我赶紧溜出工厂,打电话给这个区的质监局反映情况。 等了半个多小时,质监局的几个执法人员来了。 我和他们一起再次进入厂房,我们发现仓库的墙角处堆放着4袋微细滑石粉。 老板语无伦次道:“这是我用来刷屏的,不,刷墙的,哦,不是,是隔壁卖建材的暂时放我这的……” 在旁边另外一间仓库里,我们又发现了50多袋滑石粉,以及200多袋掺了滑石粉的面粉。 铁证如山前,老板耷拉下了头。 据他交代,每一吨面粉里平均掺200多斤滑石粉,200多斤滑石粉才值20几块钱,而200多斤面粉如果是特一粉的话,这家面粉厂外卖价格是180元。 如此算算,扣除滑石粉的花费,这种掺了滑石粉的面粉每吨大概能多赚160多元。 一天生产10吨的话,就能多挣1600多元。 滑石粉是什么,有何用途,掺了滑石粉的面粉有什么危害?我现场采访了执法人员。 他们介绍,滑石粉就是将一种叫滑石的石头粉碎后形成的粉,主要用于油漆、涂料、造纸、橡胶、塑料等工业产品。滑石粉会对人体口腔产生强烈刺激,吃了掺有滑石粉的面粉会造成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还会导致腹胀、便秘,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执法人员对问题面粉进行了封存,对面粉厂做出罚款10万元并停业整顿的处罚。 我拍了几张厂子内外的照片,便赶回写稿。 一路上,我很兴奋,既为自己打假成功高兴,也为自己这次调查顺利开心。 这是小爷我做调查记者两年来,为数不多的非常顺利的一次。 记者们虽然号称“无冕之王”,“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而我们调查记者在记者当中,几乎又是拿钱最少干活最累的,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我们每个月基本工资只有1500元,其他的收入就看发表文章多少了,千字60元。 而我们调查记者做一个报道,少则几天,多达数月。有一个月,我只拿到了2000块钱,扣除五险一金,还剩下1200元。 格老子的,做记者两年来,我总共攒了三万多块钱,不顶我当公务员半年的。 而且,一个月平均要出差20多天,去的往往又都是发生矿难、拆迁、凶杀等的危险地方。 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们只能像狗一样凭着自己的新闻嗅觉来寻找线索,即使找到了线索,吃闭门羹、遇拦路虎也是常有的事,甚至还会遭受恐吓、威胁、挨打。 两年来,我光录音笔就被抢过4个,相机也被摔坏2次,格老子的。 睡在几十块钱一晚上的小旅馆里,小爷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就这样挂了,有谁知道呢,我活得值吗? 我还一直没敢和父母说我辞职的事,如果说了,他们肯定被气疯。在我们老家,没有“公务员”这个说法,只有“当官的”。 “当官”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啊,是“国家干部”,是唯一有出息的工作。 我是我们村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毕业后又在机关工作,在父老乡亲眼中,小爷我将来是要“进中南海的”。 奶奶常常念叨着,“祖宗坟上终于冒青烟了,看以后谁还敢欺负咱。” 村里人以前见了父亲,都喊“老孟”,自从我当上公务员,纷纷称起“他叔”或“他哥”来。 村干部以前都是等着父亲先打招呼,现在隔了老远就招手,还主动递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