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奥运风(下)-《世纪帝国》


    第(2/3)页

    新独立的芬兰民族意识高涨,十九岁的芬兰铁人在如此激情的感召下,发挥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实力,逐渐赶上了中**团。

    最后的万米长跑,尽管中国的参赛队员全部是海军陆战队精挑细选出来的优胜者,经受了严酷的训练和死亡的磨练,为了这次比赛也进行了堪称残酷的集训,但后来被称为“波罗的海怪兽”的科勒麦赫宁依然如同永不停歇的机器一般奋勇向前。

    中国方面,按照军方的一贯作风,早已在赛前广泛收集了主要竞争对手的情报,对这位波罗的海怪兽给与了重点关注,也制订了相关预案。但这位怪兽的临场表现,依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中国方面也不得不使出杀手锏-    轮换领跑战术,以节约体力。

    中国方面真正的杀手锏,是队内实力最强的李战敖。

    李战敖出身于军人世家,从小就被施以严格的家庭教育,从九岁开始就不得不在早晚兼职送报赚取零用钱,外加补贴家用。到了十二岁,李战敖换上了新装备-    用自己的积蓄购买的一辆自行车,以便承接更多的任务。

    进入军校之后,李战敖很快就进入了军方的体育运动队,成为一位半专职的军事运动员。为了这一次的奥运会,他和队友们经受了长达九个月的专门集训。

    一直以来,他都是信心十足。

    直到那一个人,那一种感觉的出现。

    压迫感。

    如影随形。

    李战敖早已不是120的状态,而是150。

    他确信,这一刻他不仅仅是自己,他代表了陆战队,代表了中国海军,代表了这个国家和民族。

    他不能接受失败。

    在这最后的万米跑之中,他已经完全是在狂奔,如同一道闪电般划过赛道。

    如影随形。

    那一个身影就如同永动机一般,以令人绝望的稳定,如影随形。

    最终,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李战敖与科勒麦赫宁几乎一同跑过终点线。

    到底谁是冠军?

    全场寂然。

    “经裁判组裁定,冠军是……芬兰选手科勒麦赫宁!”

    巨大的叹息。

    李战敖的身子剧烈地颤抖了一下,缓缓坐倒,双手抱住了头,泪水刷地流了出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拔,残酷的训练,一心希望在赛场上为国家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民对自己寄予厚望……

    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战争中的失败者。

    失败者!

    正沉浸在痛苦和悔恨之中的李战敖,感到一双手抚在自己的肩头,抬头一看,却是那个年轻而强壮的芬兰对手。

    “你是好样的,“科勒麦赫宁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说道,”中国人,芬兰的朋友。我们,是朋友。”

    李战敖看着这位顽强的对手,许久之后终于坦然地笑了起来,两个人起身,紧紧拥抱,一起对着观众挥舞手臂。

    体育竞赛,是战争,但失败者失去的只是一次机会。

    四年之后,我们赛场见!

    全场掌声雷动。

    这就是体育精神-。

    在这一场鏖战中,还有一位失败者引起了欢呼。

    一位二十三岁的美国陆军军官,第九个到达终点,最后一段路程几乎是爬过来的: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又顽强地手脚并用。

    抵达终点之后,这位顽强的青年只来得及说一句“我胜利了”,随即直接晕倒被送往医院抢救。

    他的名字叫做乔治?史密斯?巴顿,为了证明自己的“武士精神”,请假自费参赛。

    看台上的美国陆军驻中国武官潘兴上校,在第二天看望了这位令他很感兴趣的青年军官,而更加令人震撼的,是中国皇帝郑宇听说了这一事迹之后,在奥运会后亲自召见了巴顿,相谈甚欢。

    这让巴顿在美国声名鹊起。

    当然,这也是后话。

    --------------

    日本国代表队也并非全无收获。

    继已经身为移民,并正在申请入籍的井上成美海军少尉跟随中国海军舰队代表队获得赛艇集体金牌之后,日本棒球队力克群雄,获得了棒球比赛的冠军。

    这支球队的全体成员登上了《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新日本》等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成为日本的国民英雄。

    在国战中败北,逐渐沦为附庸的日本,很难得地扬眉吐气了一次。

    但面对中国方面的压倒优势,日本人依然坚定地把自己定位到了“东亚成员”。

    中国的荣耀,就是东亚的荣耀,也是日本的荣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