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国(下)-《世纪帝国》
第(2/3)页
在新疆,叛乱分子的土地,牧场,牛羊,资财被没收,镇边军为骨干的军垦进一步扩大,并以开拓团的组织引入了民垦作为血肉。
随着国家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急速膨胀,在这些农牧结合的组织里,美国长绒棉得到了广泛种植。新疆气候干冷,日照长,正适合优质棉花成长。通过品种改良,改善种植技术,新疆的棉花单产已经从一开始的每亩十公斤,上升到了超过二十公斤。
棉花产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地贫民移民新疆从事种植业和贸易活动。
新疆的牧业,也逐渐从分散游牧和缺乏组织的自足经济走向工场化生产。
与哈萨克草原地带因苏联时期的过度开垦导致土壤含水层丧失而沙化不同,新疆的戈壁化更多是由于过度放牧和漫灌。
正所谓马吃一茬,骆驼啃一茬,羊再吃一茬,从草叶到草根再到草籽就什么都不剩了。深知这种危害的郑家两代皇帝,自然不可能去重蹈覆辙,毁掉这片华夏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新疆牧业也采取了圈养为主的模式。大农场,或是集约化家庭农场模式,使农牧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畜力拉动的地轮割草机很早就已经引入,而拖拉机牵引的大型自动割草机也在已经开始进入。
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也批量引入了牧场。
郑宇的一整套纯种繁育,二元和三元杂交,利用统计学和数据库,指标化不断优选的理念得到了贯彻,一座座新型工业化育种场,养殖场开始出现。
按照郑宇这一套思路建立起来的各个育种场,已经逐渐开始繁育出了后代,建立了数据库的架构,摸索了更多的育种培育经验。而纯种牲畜的育种之外,科研人员还在试验不同种群的同类家畜进行杂交混血的效果。摸索最佳方案。
这种科学和系统化的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模式,并将最终演变为畜牧业的革命。
------------------
台北。
这座新兴城市,借助发达的水运和铁路运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随着东北亚国防态势的稳固,台湾开发的加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近代化大城市的雏形。
尽管整个城市城区人口只有二十五万,作为一个新生省份的首府,台北几乎是从头建成,比起内地的大城市没有什么负担,也就很自然地更加现代化,更加井然有序。
台湾岛的经济支柱,目前主要是农业,盐业,榨糖,硫磺,渔业,化工和造船。岛内的资源说不上丰富,但还算全面。在台湾政府的力争之下,国家也投入了部分资金在台湾开采了煤,铜,金,硫磺等矿产,铁路网络也得到了完善。
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台湾的民船制造业已经逐步发展为岛内至关重要的支柱产业。作为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落实,台湾省政府利用中央贴息资金为高山族人提供义务教育,免费食宿,并组建专门组织帮助下山的高山族人定居,转入农场和工场,还提供食品补助,以吸引这些尚保持渔猎习俗的土著居民下山,逐步融入现代社会。
台湾人口在这一年终于突破了四百万人。
----------------
菲律宾,马尼拉。
回归中华一周年,在菲律宾社会,尤其是占据绝对主导的华人社会,引发了持续而热烈的浪潮。
在菲律宾,越来越多的有些微薄华人血统,甚至几乎是纯土著的土著人,都开始自称华裔。
这在法律上并无阻碍。
因为整个中华帝国,法律明确规定只有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你可以说自己是德裔,是中德混血,但民族,依然只能是中华民族。
这已经是一个开放而自信的民族。
他们恢复了先祖的荣光,甚至实现了千百年未曾实现的梦想。他们的国土从南到北纵贯整个亚洲,从东到西也横穿了整个亚洲。他们打赢了迄今参加的一切战争,他们的威力笼罩了半个太平洋和大半个亚洲。他们的舰队被公认为这片大洋的绝对霸主,他们的陆军被各**事界认为最强,甚至没有之一。
他们在任何人面前,已经不需要去刻意强调自己的强大。
对于强者来说,自信是一种常态。
而对于资深强者来说,炫耀,只能说明他正在走向虚弱。
在这个时代,这个新崛起的强国,就和它的国民一样:信心十足,略带警惕地尝试着各种新事物,对一切善意的表达给与积极的回应,对于某些不怀好意的挑衅则往往报以过分强硬的反应。
他正在逐步适应自己这个一等强国,东方独霸的身份,并且开始越来越熟练地运用自己的威慑力,为自己的国民谋取最大的利益。
在去年中西两国移交菲律宾的过程中,选择留在菲律宾的西班牙裔,对此有了最为切身的感受。
他们那些黄皮肤的中国邻居,面对这些白人,毫无亚洲殖民地人民的卑怯和谄媚,也没有某些日本人那种有些歇斯底里的民粹病。他们只是把这些白人看成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好奇于对方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却也仅此而已。
在这些人面前,反倒是“国小力弱”的西班牙裔,内心中隐隐感觉到了身为小国族裔,在一个民族主义的大国之中生存所特有的自卑感。
时代,不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