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国(上)-《世纪帝国》


    第(2/3)页

    中**人的冬季军装和雪地风衣,在交通要道两侧沉默地移动。

    ---------------

    新鲜卑利亚城,原俄罗斯帝国新西伯利亚。

    西鲜卑利亚地区的最大城市,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繁盛。

    大规模的殖民浪潮,给鲜卑利亚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移民走铁路,再坐卡车,拖家带口地进入到这片肥沃的土地。黑钙土,森林土,多年未经认真开发的土地迎来了勤奋的主人。

    在开拓团的家庭农场,新出现的农机服务公司主要出机械和驾驶员为各农场提供服务,目前主要是翻土和收割。

    在镇边军的工业化农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基本上是农牧结合,牲畜以圈养为主,牲畜的粪便沤制后用来肥田。

    目前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和土豆,新建立的农科站已经在实验田上开始了杂交试验,试图培育出更加耐寒,抗倒伏和高产的品种。

    伴随着移民的进入,政府机构的入驻,工商文教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跃发展。

    中国正式接管一年半之后,新鲜卑利亚市内的定居居民已经超过二十五万人。尚未毁掉的俄式房屋得到改建,新建的中式建筑已经占据了大片的面积,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在昼夜不停的施工。

    警察局,银行,法院,学校,医院,商店,自行车行,旅馆,报社……一个全新的中国城市出现在俄罗斯帝国之前在西伯利亚的统治中心,目之所及,尽是黄皮肤黑眼睛。

    城内已经出现了两份本地报纸,《新鲜卑利亚日报》和《西疆早报》,前者主打时事新闻,后者侧重商贸信息。

    面对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德国商人,美国商人,英法商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对面属于俄罗斯帝国,却由各强国联合管制的自由贸易区,接受各国居民自由往来,倒是不妨试试水。不过俄国政局不稳,在此之前不妨在中国这边打个前站,多收集些商务信息。

    被俄国方面破坏严重的西伯利亚铁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

    三十万日本“罪犯”和旗人劳力,在警政部劳动营富有效率的组织下,在奖惩结合的刺激下,也是在刺刀和子弹的威压下,以最大的热情投入了这一场激情四溢的劳动改造活动。

    中国的技术工人开动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

    劳动营分包的服务商则在营地开设各种服务设施,主要供那些工资很低,但毕竟还有些余钱的特殊劳动力们可以通过劳动竞赛评比的优胜消费解闷,也刺激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以分段施工的形势,沿着老废墟就地重建的西伯利亚铁路,不但从单线变成了复线,而且已经完成了三成路段的通车,整个工程已经过半。

    按照交通部的铁路专家和独立第三方的工程验收机构评级:这是一个奇迹,但他就这么发生了。

    ------------

    黑龙江,松辽盆地,大同镇。

    一个新城市,已经隐隐显出了雏形。

    随着五个月前松基三号井发生井喷,这一片原本会在半个世纪之后震惊世界的东方油海渐渐揭开了面纱。

    借助改进的钻探设备,以及中美各专业公司的各项新技术,尤其是泥浆涡轮钻头,大庆油田的达产速度超出想象。

    原本历史上,发现大庆油田的当年,其年产能力就达到了五百万吨。在这一时空,由于郑宇坚信这一地区的石油储藏,配套的输油管道,炼油厂,油罐列车,油库早已配套建好,打井更是不惜功本,几座高产井先后投产,仅仅五个月时间,新命名的大庆油田已经出油高达三百二十万吨。

    从地底奔涌而出的石油,为北方的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注入了新鲜血液。炼油剩下的沥青和油渣直接拿去筑路,就地支援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

    ---------------

    鞍山。

    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地而起,大机器的轰鸣打破了原野的寂静。

    根据皇室产业的整体规划和东北开发计划的总体安排,鞍山作为辽宁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依托周边丰富的煤铁资源,辐射整个辽宁,各主要企业几乎同时开工建设。

    借助在国战期间已经试验成功的焙烧还原技术,鞍山钢铁公司第一期八十万吨钢材,一百万吨生铁,配套的采掘,洗选,磁选,以及石灰石矿,硫酸厂和炼焦厂等已经投入试生产。

    作为重点项目之一,皇家万里农机公司在沈阳新建的农业机械生产线已经投产,暂时还要从关内运输板材,未来将直接采用鞍钢轧制的钢板。

    阜新和抚顺的煤矿已经投产。

    抚顺煤层,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厚度煤田,煤层厚度惊人,开采经济,产量高,投入小。尽管主要产品都是动力煤,很难作为焦煤,但用于北方的机车,发电,工厂动力是再合适不过了。

    廉价的抚顺煤装上了列车,向着北方的各工业区和居民区滚滚而去,如同巨人的血管中奔腾的脉搏。

    一个大型汽车生产基地,已经完成了规划选址,就放在沈阳。
    第(2/3)页